英皇娱乐_英皇娱乐官网¥下载平台

图片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要闻动态 > 县区动态 >  正文

用科技绘就田间新图景

来源:营口日报

作者:韩雅竹

发布时间:2025-05-13

【字号:

分享:

在老边区路南镇前塘村,37岁的孙德文是远近闻名的“老把式”。今年是他从事水稻种植的第11个年头,这位年轻的新农人用热爱与智慧,书写着新时代的种田故事。

走进孙德文的育苗大棚,记者看到他正在仔细察看苗种情况。孙德文告诉记者,育苗阶段温度和湿度一定要掌握好,营养得跟得上。稻苗长得像草坪一样,等根末都缠在一起,放到插秧机上就方便作业了。

从水稻种子的浸种、育苗、插秧到水稻收割,孙德文的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、流水线作业。

2015年,前塘村300亩水田外包,因为家里开过大米加工厂,孙德文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,他果断接手。虽然只有高中学历,但孙德文却对种植十分钻研,他多次参加市、区各类技术培训,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,熟练掌握了各品种水稻的种植技术。

目前,前塘村共有800亩水田,孙德文承包了700亩,另外100亩他为村民提供托管服务,从育苗、插秧到施肥、打药,直至收割送粮到家,全程机械化操作,让村民省心又放心。孙德文告诉记者,在种粮产业发展的路上,为了让他安心、放心种粮,前塘村给予了他多方面帮助。

目前,前塘村正在创新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模式,希望通过党建赋能乡村振兴,为新农人搭建起广阔的发展舞台。 “有很多人说种地不赚钱,但我觉得还可以。你看我现在的拖拉机、插秧机、植保机、收割机、货车、无人机, 都是种地所得。以前种田靠力气,现在靠机械。比如说,无人机现在就是施肥施药主力,每亩地可节约成本300多元,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。”孙德文说。

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,孙德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农人的担当与智慧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• 附件:
  • 视频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